警惕“帮信”犯罪陷阱,莫贪“小利”害人害己 ——致全院师生防范“帮信罪”倡议书

作者:2023/06/12 12:00

1622603442(1).png

亲爱的老师们、同学们:

近几年,随着公安机关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强,尤其是全国范围内“断卡”行动的开展,犯罪分子的信息流和资金流受到了严重打击,由此催生了一种新型犯罪——“帮信罪”。“帮信罪”即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”,指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,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、服务器托管、网络存储、通信传输等技术支持,或者提供广告推广、支付结算等帮助的犯罪行为。在校学生和实习生群体因为缺乏社会阅历,没有收入来源,很容易落入“帮信罪”的陷阱。为增强防范意识,提高辨别能力,预防学生“帮信”犯罪,营造清朗和谐美丽的校园环境,现向全院师生员工发出如下倡议:

一、树立正确消费观、价值观,切勿心存侥幸

培养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,杜绝铺张浪费、攀比虚荣的消费行为。避免犯罪分子利用高校学生经济条件有限,急于谋求兼职、实习、就业的心理诱导高校学生从事“帮信”犯罪活动。提高警惕,坚持底线思维,远离非法金融活动。坚决杜绝“没有直接参与犯罪,因而不会触犯法律”的侥幸心理,“帮信”就是“帮凶”,已然构成了犯罪。

二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,坚决抵制“帮信”犯罪

1.不出租、出借、出售自己的银行卡、手机卡和各种第三方支付、社交媒体账号。银行卡、手机卡一旦丢失要立即挂失。对于废弃不用的银行卡、手机卡应及时办理注销业务。

2.不出租、出借、出售自己的QQ号、微信号等通信工具,妥善保管账号密码,一旦被盗要立即申请账号冻结。

3.不帮助犯罪分子拉人进微信群,不为犯罪分子进行诈骗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的便利。

4.各位代课教师、班主任(辅导员)一定要跟学生进行有关“帮信罪”的谈话,分析“帮信罪”特点、常见的形式和量刑,时刻提醒学生不要为了蝇头小利走上犯罪道路。

三、强化社会责任感,积极宣传反“帮信”犯罪知识

请大家在加强自身防范的同时,积极向身边亲友宣传防范“帮信罪”的知识,引导更多人了解“帮信罪”,远离“帮信罪”。一旦发现身边发生“帮信”犯罪行为,请及时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。

老师们、同学们,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提高警惕,重视个人信息安全,不轻信他人,不贪图小利,切实提升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,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“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,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”要求,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、自觉遵守者、坚定捍卫者,切勿在本该为美好前程而努力奋斗的青春年华误入歧途,滑向犯罪深渊,给自己和家庭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遗憾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安全保卫处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23年6月9日


版权所有:兰州现代职业学院 陇ICP备19003646号-1

地址:甘肃省兰州市新区职教园区九龙江街500号 安全保卫处办公邮箱:lzxdabc@163.com电话:0931-6515110